[紀錄之難,現場之混亂,人性之複雜]
五十年一遇的社會運動,對每一個崗位都是考驗,記者就更是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.需要不斷思考,究竟如何紀錄,紀錄甚麼,如何能把事實呈現,又能於流動高危的社會氣氛下,讓大家都能檢視真相,又要思索每一次紀錄的連帶效應.
今天晚上,和七十幾個讀者在誠品書店分享,談了三個小時,意猶未盡,發現不少讀者對紀錄、採訪、寫作充滿好奇和興趣.多互相了解,能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讀者和閱讀者.我們一起慢慢學習,如何可以做得更好.
也感謝台灣的記者很關心香港,也關心香港記者的工作.感謝這個關於別性的網媒記者,用心地了解我,和我越洋通電話一個多小時.我的國語很爛,難得記者忍受又能表達出來.
//「香港人在我心中是種『經濟動物』,香港人最喜歡的事就是賺錢,不喜歡關注政治。但這場運動,很多香港人寧願犧牲經濟,也要爭取民主自由,這是我自己很意外的。」
「像是義載啊,你幾個小時塞在路上,只為了載一些根本就不認識的年輕人回家,還一直一直去,不只是一次性的。哇,香港人怎麼變了?」[2]
「我想,香港人應該終於明白,自由是很重要的。所以台灣如果有表達自由,要好好爭取捍衛。很多人都忘掉了自由的重要,等到失去就太遲了。」//
https://womany.net/read/article/21339?fbclid=IwAR2gsVMihsE51dienV2iubvYK3brdM4DJaSNLcozRt3GFhI6RR3Szzm_N8Q